這篇算是有點延續上次的 Gap Year 一文,因為今天要講的經驗,也是在這段休息的時間中發生的。
希望分享我自己的一點經驗,能給你多一點動力和勇氣:)
一開始,只是因為朋友一句「想要規劃一個讀書會」而啟動的計畫,最後演變成了我成為站在講台上的講師,開了人生第一次的公開班,講的還是看起來有點專業的財務分析。
延伸閱讀:《我職業生涯中最勇敢的一次決定 – Gap Year的體驗》
從台下到台上,誤打誤撞的開始
某一天朋友傳了一個訊息給我,說想要舉辦一個數據讀書會,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。我當下一聽到數據讀書會的想法,立刻表示有意願參加!
因為除了我本身的工作需求之外,我自己也對分析、數據思維等主題很感興趣,覺得是訓練邏輯思考的一個好方法。
如果可以藉由讀書會的閱讀和分享,接觸一些不一樣的知識,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。
直到後來拉了群組,正式開始討論,我才發現這是一堂課程等級的工作坊,而且我是作為講師的角色被邀請的…。阿,原來不是來學習的嗎…O_O(後來才明白上台也是另一種模式的學習)
準備期間的迷惘和懷疑
結束了第一次的初步討論後,我猶豫了好幾天,是否該推掉這次的邀約。
畢竟我沒有任何公開班經驗,相關經歷也還談不上豐富,我最後的教學經驗,也就停留在學生時期的會計學實習課,更何況那是有課本架構可以參考的教學,而且身為內向高敏人的我,其實有點抗拒接觸太多的陌生人和新環境…(超級耗能)。
沒錯,我為自己找了非常多不適任的理由…。
最後我如何說服自己的呢?我想我最終並沒有完全說服自己,只因為我當時離職在即,我真的也想不到什麼拒絕的理由,硬要拒絕的話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…。
我選擇接下主辦人的邀請,雖然我心中還是滿滿的 why me 問號,但對方也是有經驗的講師,也許他看到了什麼我沒察覺的事情吧(?)。
於是乎,我們就這樣展開了這個為期近半年的課程籌備期,開始規劃這一系列的數據思維工作坊。
除了工作上每天都在碰的財務分析,我還負責了產業分析的部分,在準備的過程中,只能說是焦慮感爆棚。
自己習以為常的知識,如何轉化成能夠教學的架構,要用什麼樣的例子來說明,對於從未從 0 開始準備過一堂課的我,真的是很大的考驗,過程中我無數次懷疑自己真的有資格講這個主題嗎?
頭都洗下去了,我也別無選擇,畢竟是收費的公開班,只能盡自己所能把該做的做好。也很感謝過程中,有精實小團隊的協助,給了很多建議和方向,才讓這堂課能夠順利的產生。
最後的結果與發現
直到上課前一刻, 我都還焦慮的看著自己的簡報,深怕漏掉任何一個細節,每次上完課我都直接血條歸零,回到家就倒頭大睡。
課程結束後,團隊的夥伴告訴我, 你在上課的時候整個眼神都在發光。
我才發現,我可能真的是很喜歡教學與分享的人,某種程度上,我是非常享受教學以及跟學員互動的過程, 那種把你想傳遞的東西傳遞出去,讓更多人理解的過程,是很令人開心的(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)。
而我原先用來打擊(?)自己的不適任理由,某種程度上也成為我在準備課程中的助力。
我的工作年資並不算長,也並非一開始就是o做分析相關工作,就分析經驗來說我就是個菜鳥,頂多就是有會計背景和一些邏輯思維的加持。
但這卻是也是幫助我建構教學內容的一個優勢(嗎?),我沒有太多的工作經驗可以抽取出實際的案例來說明,所以我只能從生活的角度切入,去尋找大家平常能夠接觸到公司、個案,來作為舉例說明。
土法煉鋼,我就是打開 Google 開始找商業新聞。運氣很不錯的,當時魷魚遊戲正紅,在韓國引起了一些電信業的爭議事件,馬上就被我拿來作為案例,後來還有以咖啡業舉例,也是從新聞和生活去做連結,這樣的舉例方向,的確也引發了許多學員的共鳴。
沒有過去的教學經驗,讓我可以沒有包袱的設計課程,擷取我過往覺得不錯的教學模式,創造適合自己的一套流程。
財務這種冷冰冰(無聊)的主題,我一開始真的想說大家會有興趣嗎?這可是我之前在讀商學院時讓大家哀鴻遍野的科目啊…,如果只是單向授課,我還不原地睡著,所以我採用了大量的互動教學,通通給我醒來不准睡。
還有很多很多的細節,加上團隊的協助,整個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學習,都是很可貴的經驗。
延伸閱讀:《活動紀錄|數據思維三部曲 Workshop #2 財務分析》、《活動紀錄|數據思維三部曲 Workshop #1 市場分析》
結語
但如果不是這個意外的邀約,我可能永遠都不會做這樣的嘗試吧。
很多時候,身旁的人看你也許會更清楚,但我們總是會幫自己套上自我懷疑的濾鏡,也許也就因此錯失了那些讓自己發光的機會。
那些我以為的缺點,像是教學經驗太久遠、職場經歷不夠,有時候轉個方向就能創造不一樣的優勢。
你真的比你自己想像的還強大,要相信自己做得到。突破自己的恐懼與心魔不容易,但嘗試過後的收穫和成長絕對會比想像中來得多很多。
或許,存在著很多讓你閃閃發光的機會和舞台, 但你沒有給自己一個發光的機會。
【理財實踐讀書會 現正報名中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