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» 自我成長 » 我職業生涯中最勇敢的一次決定 – Gap Year的體驗

我職業生涯中最勇敢的一次決定 – Gap Year的體驗

​如果你想要嘗試 Gap Year​,我有以下 3 個建議提供給你:

  1. 有足夠的財務準備:這是最重要的一點,思考你需要多少資金來度過這段時間
  2. 設定好這段時間的目標:想清楚這段時間的意義,好好完成真正要做的事情
  3. 相信每個體驗都有其價值:試著去找出每件事情的價值,而不是感覺浪費了

有一個我從未公開提起過的故事,但我想這次是時候可以來講講這件事情了。​

什麼是 Gap Year?可以做什麼?

這幾年,Gap Year 這個詞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,翻成中文可能是空白年或是空檔年,但我覺得還是沒有英文來的貼切。一開始這個詞是只在完成學業,進入下個階段前,有可能是下個學業或是工作,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去做一些嘗試,例如旅行壯遊、學習技能、參加志願服務等,目的是讓年輕學子探索更多人生的可能性。

但誰說這是年輕人的專屬權利呢?而現在越來越多人在工作與工作的轉換之間,也選擇給自己一些空白的時間,可能是一年,也可能不到一年,總之是空出一段時間,去學習或是探索,甚至了解自己,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給自己多一點休息和思考的時間,為下一個階段做準備。

​體驗一下所謂的Gap Year​

我的職涯一直以來都還算滿曲折,曾快速轉換工作、轉跳到完全不同的職務、甚至是每次都到不同的產業(目前沒有重複過XD),我知道在很多人看來這很亂來。​

但除了一開始的探索期之外,後來的選擇之間都是有累積的,只是這其中的奧妙之處可能不太容易理解,總之我就這樣踏上了營運&財務幕僚的道路。​

雖然換過幾份工作,但我大多都選擇無縫接軌,總覺得這樣比較安心,在面談的時候也比較有底氣。​

但是在 2021 年這年,我下了一個過去從未想過的決定,我第一次提離職,而且是在未來要去哪裡完全沒有想法的情況之下,沒錯,我選擇了大家俗稱的「裸辭」。​

題外話,我覺得裸辭最麻煩的是,會一直被慰留,但我也不想為了這種事情說謊,我就是想休息,其實我每一次的離職都是這麼的誠實,如果是別人開更好的條件給我當然也要說清楚XD。​​

下定決心展開 Gap Year​ 的關鍵​

當時的那份工作,儘管客觀來說工作條件都還滿不錯的,我現在看還是這麼覺得,但我到職沒多久就感到一股說不出的怪,真正怪的可能是我。​

工作內容其實我很快就上手了,我到職三週就把我能碰到的報表全部都優化了,大幅提升產出速度和正確率(還改掉一些奇怪的bug),但似乎無法適應那個環境和工作模式。​

很迷失的感覺,我經常在懷疑自己做這份工作的意義是什麼,說真的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還是找不到那個答案,但我卻也搞不懂自己要什麼,所以就繼續這樣下去,畢竟我在這份工作也沒有做得不好,也參與到當時的大專案、有機會內部訓練講課,說真的學習也不少。​

直到 2021 年初,我看到了孫治華老師分享的一篇文章,裡面的一句話點醒了我。​

你知道你們受傷了嗎?

​每次的離職轉換,我心想著是趕快逃離前一個職場,卻沒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傷,所以我帶著傷,來到另一個可能還是會令我受傷的地方,或者又再次創造新的傷。​

後來剛好又發生了一些事情,可能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吧,所以我下定決心要為自己療傷了,我提了離職,給自己時間好好的休息和思考。​

​如何度過Gap Year​ 的空白期

極少數的朋友知道我當時無業的狀態,其實大家想問的都差不多,不外乎是那你都在幹嘛、沒有薪水不會擔心嗎?​

1. 我在幹嘛​

在做什麼這個我覺得很難解釋,簡單來說是找自己吧。但說實在有太多事情能做了,這一篇文章講不完,總之我先給自己休息了一陣子,然後又做了一些嘗試和學習,雖然有點懶散但是並不是什麼事情都沒做XD​

2. 沒有薪水怎麼辦​

再來是有關錢的部分。只能說《致富心態》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啟發吧,我才明白金錢最大的功能其實是給你「選擇的自由」,確實沒有薪水是燒老本,但你可以評估你所擁有的資金夠你活多久,這就是足以讓人裸辭的底氣啊,當然另一個原因是我的專業和經驗相對來說是滿好找工作的。​​

Gap Year​ 中我的獲得與感受​

這段休息的時間,我想了很多,然後也有一些不一樣的體驗,簡單總結。​

1. 我學會多向內探索自己的想法​

過去我一直是一個很容易自我懷疑(否定)的人,導致我就算心裡有想法,也不太會提出來,反而是會拼命找資料、到處尋求別人的意見,因為大家都說這樣比較好,所以我這樣做,時間一久其實會逐漸忽略自己的聲音。

在這段休息的時間裡,我才開始慢慢找回屬於自己的聲音。​

2. 做了一些嘗試​

看了很多書、學習了一些課程、自己去旅行了幾次、開始嘗試做課程、認真把網站架好、接了外包的案子、體驗一下無所事事的台北人平日可以幹嘛XD

像是做課程、外包、看一些其他類型的書,大概是我在有工作的狀態不會去嘗試的,因為我一定會覺得時間不夠不想做。​

其實我覺得每個人都該想想,如果你可以一陣子不為錢工作,你要做什麼?總不可能睡 24 小時吧…,睡美人都醒了。​

3. 知道有些人是真的關心你​

我有一陣子就是走一個消失路線,因為我不想解釋,儘管你現在看我可以寫這麼多字,但我有時候真的很不會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,特別是在講完還不被理解的情況下,真的很累。​

一定會有一些就是問開心的人,但相對的,也會有真正關心你、支持你,願意花時間聽你的想法的人、給你建議的人。

給想要嘗試 Gap Year 的人的建議

1. 有足夠的財務準備

如果問我,要給自己一段休息的時間,需要做好什麼準備?我覺得最重要而且也是必要的,就是財務上的準備

思考一下你平常的花費,也許不上班一些費用可以比平常節省,像是治裝、社交、交通費,如果你可以減少外食也許也是可以少掉很多開銷,或許也不必喝那麼多咖啡提神(?);另外就是,這段時間內你有什麼想要去執行的事情,這些事情可能會需要花多少錢。

認真的把這些事情想一想,你就會知道自己需要多少的財務準備,或者是你目前的資金足夠你維持多久的生活

2. 設定好這段時間的目標

第二個是想清楚這段事情對你來說的意義是什麼。是想要休息、進修、探索,還是有什麼樣的目標。我覺得不論是怎樣的選擇都很好,因為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,就算只是好好的休息為自己充電也很好。

如果是想要好好休息一陣子,就真的要保留足夠的時間給自己,不要因為突然沒有了固定的薪水,過沒多久又急著找工作,完全偏離了當初的目標,或著在社群上看著別人都在上班努力、學習,反而給自己安排了不適合的行程。

當然這目標也不是完全不能更改,假設原本想要休息兩個月,但過了一個月之後就覺得能量已經充飽,那當然可以展開新的計劃。

3. 相信每個體驗都有其價值

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,有時候會因為自己正在做著和大部分人不一樣的事情,有時候會有點懷疑是不是該繼續。

但就如同我前面所分享的,其實在整個過程中,也會有很多原本預想不到的收穫。我認為所有的經驗,不論好的、壞的、甚至當下覺得有點莫名的,終究都會成為自己成長的養分

比起去思考事情的對錯,不如想想能從中獲得些什麼,讓每段體驗都發揮它最大的價值。

結語​

有些事情沒有走過一次是不會知道的,就像我測試了一下才知道自己的金錢焦慮還是滿容易浮出來的(誤)

​我最後想要說,你其實可以有更多選擇。過去我從未想過裸辭,也沒那個勇氣。​

但其實只要你想清楚,也做好了準備,特別是在財務上,你絕對有做任何選擇的權利

​​謝謝 Paulie Chien 發起的這個題目,也希望我這段分享能夠對某處的你有幫助。

【理財實踐讀書會 現正報名中!】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